如果说在刘辩还有刘协当中选一个作为皇帝谁最合适。
毫无疑问,这个人应该是刘协。
为什么会是刘协?
董卓刚一进京就废了刘辩扶持刘协。
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因为要宣誓自己的主权,宣布自己正统的地位。
当然还有更多的原因。
因为刘协没有外戚的帮助。
刘辩的母亲乃是何皇后。
虽然大将军何进已死,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。
董卓也是担心刘辩依靠着外戚的力量再次夺回皇权。
这是董卓废立刘辩的第二个原因。
但刘协就不一样了。
刘协身边并无亲属眷侣,他的母亲在刚生出他之后便被何皇后设计害死。
这是从外人的角度分析。
而从一个皇帝的角度分析,刘协显然也更适合做皇帝。
三国演义当中的刘协毫无疑问是个懦弱胆小,并且极为怕事儿的皇帝。
但事实上史书当中记载的刘协如果有施展抱负的空间,绝对会是一个英明之主。
从小刘协就展现出了同龄人不具备的胆略。
不然刘宏也不会这么偏爱已经没有了亲族支持的刘协,一定要扶持刘协上位。
或许如果灵帝刘宏能在多活几年,大汉王朝还有可能是另一幅光景。
可刘宏死的太急,死的太过于蹊跷。
而且死的这个时间点也太过于恰当。
导致了匆忙之下,皇位只能落在了刘辩的手里。
后来在大将军一顿骚操作的天秀之下,成功的再让董卓进京篡立。
好在有陈皓在最关键的时刻弄走了刘辩。
不然的话,如今的刘辩坟头草已经割了好几茬了。
但有些人就是这样,天生胆小。
但是在长大之后,这种胆小就会化作为阴暗
什么事情都喜欢在背后,因为他害怕,害怕光明正大。
越是这样,时间长了整个人就越发的阴暗。
就好比现在的刘辩,越发的不喜欢阳光,而喜欢坐在黑暗当中。
当然,这种人成长起来也十分的极端。
没有对当初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。
刘辩对于如今的陈皓恨之入骨。
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恨不得食其肉,饮其血寝其皮。
当然了。
这种心理刘辩不敢在有人的时候表露出来。
所以只能是在夜深人静,四处无人的时候才敢将心中的怨恨发泄出来。
但随着年龄的增长。
刘辩逐渐的找到了另外一种发泄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