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如松脸色铁青。他立刻意识到,这绝非偶然。但此刻容不得他多想,日军已趁势发起反击。两万日军如潮水般涌来,铁炮(火绳枪)的轰鸣声响彻云霄。
"骑兵出击!"李如松一声令下,数千骑兵如离弦之箭冲向敌阵。白刃战中,明军将士奋勇杀敌,但日军凭借人数优势和灵活的战术,逐渐占据上风。
战斗持续到正午,明军伤亡惨重。李如松望着满地的尸体,心中充满悲愤。更糟糕的是,后方传来消息,日军黑田长政部五千人正赶来增援。
"大人,我们被包围了!"查大受浑身是血,焦急地说道。
李如松握紧缰绳,目光坚定:"传令下去,收缩阵型,固守待援。"他心里清楚,援军最快也要傍晚才能赶到,而他们必须在这之前守住阵地。
就在这时,一名传令兵策马而来:"报!杨元将军率一千骑兵前来支援!"
李如松心中一喜,但很快冷静下来。这点兵力远远不够,但至少能缓解燃眉之急。他重新部署防线,将剩余的虎蹲炮集中使用,准备迎接日军的下一轮进攻。
夕阳西下时,日军发起了总攻。李如松亲自率军冲锋,明军将士们在他的鼓舞下,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。虎蹲炮虽然所剩无几,但每一发炮弹都精准地落入敌阵。
夜幕降临时,日军终于停止了进攻。李如松望着远处日军营地的篝火,长舒一口气。这一天的战斗,明军以少敌多,虽然伤亡惨重,但成功守住了阵地。
战后清点,明军伤亡三千余人,而日军的损失也相当惨重。但李如松却高兴不起来。虎蹲炮的炸膛事件,让他意识到比日军更可怕的,是内部的腐败。
"王二,你如实说,那些火炮到底怎么回事?"李如松在营帐中召见老炮手。
王二扑通一声跪下:"大人,不瞒您说,这批火炮的铁料太差,硫磺比例严重超标。小人曾向李三把总反映,可他..."
李如松脸色阴沉。他想起出征前,朝中某些大臣曾暗示他,晋商的军火生意动了不少人的奶酪。现在看来,这背后恐怕不只是简单的贪腐问题。
"起来吧。"李如松叹了口气,"此事我自会彻查。你先下去,好好休息。"
夜深了,李如松独自一人走出营帐。寒风依旧凛冽,地上的积雪已被鲜血染红。他望着满天星斗,心中暗暗发誓:此战结束后,定要将这些蛀虫一网打尽,绝不让将士们的血白流。
碧蹄馆之战,虽然明军最终成功突围,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这场战斗不仅暴露了明军在军备上的严重问题,也让李如松深刻认识到,要赢得这场战争,不仅需要勇猛的将士和先进的武器,更需要一个廉洁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。而这,或许比战场上的厮杀更加艰难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