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武夷山地心时空舱
武夷秘窟幽光
武夷山腹地的轰鸣震落千年苔藓,赵莽握着液氮喷枪的手微微发抖。岩壁深处,半埋的铌钛合金舱体泛着幽蓝冷光,表面蚀刻的《河洛理数》卦象在量子检测仪下竟显露出拓扑量子纠错码的复杂纹路。舱体温度稳定在-196℃,恰好维持着Nb?Ti合金9.3K的超导临界温度。
"这是...时空舱?"小苏的声音被呼吸器过滤得失真。舱门缝隙渗出的白雾中,隐约可见冷冻休眠舱的轮廓。当赵莽用激光刀切开密封层,淡蓝色的玻璃化液体缓缓褪去,露出一具身着未来科技战服的遗体——皮肤下的血管仿佛被液态金属灌注,指尖还紧握着泛着量子纠缠光泽的PDA。
量子成像仪扫描的瞬间,PDA屏幕骤然亮起。泛黄的界面跳出鲜红警告:"Project 110,000进度73%,时空校准失败,启动紧急封存。"赵莽放大GPS坐标,北纬27°43',东经117°38'的数字刺得他瞳孔收缩——那正是万历帝定陵地宫的精确位置。
倭寇的时空战舰突然撕开云层,粒子炮的轰鸣震得舱体超导系统警报大作。"他们追踪到了量子信号!"小苏话音未落,舱体表面的《河洛理数》卦象突然亮起,拓扑量子纠错码自动重组形成防护屏障。来袭的攻击能量竟被转化为维持低温的动力,舱内沉睡者的玻璃化细胞在量子波动中泛起微光。
赵莽将戚家刀插入舱体接口,刀身的氧化钌纳米片与Nb?Ti合金产生共振。《河洛理数》的卦象开始动态推演,浮现出11万枚银锭的量子轨迹。当倭寇释放电磁脉冲试图瘫痪舱体,舱内沉睡者的遗体突然渗出荧光液体,与超导合金融合后,竟激活了舱体隐藏的时间锚定装置。
"是玻璃化冷冻的穿越者!"赵莽望着PDA里逐渐完整的日志,"他们用11万银锭作为时空坐标,却在定陵遭遇意外..."最后的影像中,无数银锭在量子场中崩解,化作连接古今的纠缠态桥梁。
最终决战时刻,舱体表面的拓扑量子纠错码迸发出耀眼光芒。倭寇战舰的引擎在量子潮汐中崩解,而武夷山地心的时空舱,正带着11万银锭的秘密,以及那个来自未来的穿越者,继续在-196℃的低温中,等待着命运的下一次召唤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