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盛唐挽歌 安史之乱前,河北到底是个啥情况

安史之乱前,河北到底是个啥情况

新书推荐:小村春色、完美世界、杂乱小说1、原来你是这样的宋医生、花落伴官途、轮回乐园、艳情短篇合集、出租房的日记本、小家碧玉、春色田野

路线虽然不同,但最终目的是一样的,就是让唐庭看看河北豪强的本事。

至于河北边军,他们严格来说并非河北势力,反倒是内部有很多不同意见,他们造反并没有河北人那么积极。

比如说平卢镇就有人不肯就范,更别提河东这边,响应安禄山的人更少。

那么安史之乱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?

简单点说,就是河北本地势力逐步夺权,顶着大唐或河朔三镇的皮,完成内部基层组织演进的过程。

这一点以前基本上很少有人提及。

安史之乱有不少大战,潼关之战,香积寺,邺城,太原,睢阳,这些地方都发生过大会战,双方死伤惨重。

唐庭那边我且不说,安史叛军,死的人不在少数吧?

这个不需要去算,死了二十万人是很正常的。

战争两年后,刚刚起兵的那部分人,我说他们起码死了个七八成,这点没什么疑问吧?

可是一直到八年之后,安史之乱表面上结束,河朔三镇自立以后,那些藩镇节度使手中,居然还有十几万可战之兵。

这些人从哪里来的?跟着安禄山混的么?

不不不,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河北人,甚至是河北汉人!

他们都是后期慢慢补充到安史叛军里面的士兵,其中,很多都是出自河北团结兵。

也就是说,虽然名字都还是“叛军”,皮还是一样的;但军队里面的主体已经不一样了,自然,他们的政治追求也不同了。

团结兵,这个概念一言难尽。它不是团练性质,更是与本地豪强格格不入,不听他们摆布。

真要说的话,有点像是四川袍哥或者旧上海的帮会一类的组织。

团结兵制度的发展,对于中晚唐一直到北宋这一段时间的历史,影响是极为深远的。

它是唐代封建社会上层权力逐渐梯次瓦解的产物。

赵匡胤为什么要玩“义社十兄弟”?

因为他们的老爹也是这么玩的,祖祖辈辈,都是这么玩的,有深远的历史传承。

团,抱团取暖;

结,结社。